河 南
1. 如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河南“十四五”规划来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前瞻思维、宽广视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能源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推动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第一个五年。本规划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阐明“十四五”时期我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障我省能源安全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2. 2025年河南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
“十四五”期间,河南综合交通计划投资9400亿元,比“十三五”增加3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我省将实施高速铁路“拓展成网”、民航机场“强枢增支”、高速公路“13445工程”、内河水运“通江达海”等重大工程,规划实施重大综合交通项目294个。
到2025年,铁路里程力争达到7600公里,民航机场形成“一枢多支”格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2000公里,建设普通干线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4万公里,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乡乡通二级路、建制村通路面宽4.5米以上公路、民航服务市市全覆盖、综合枢纽市市全覆盖、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
3. 月人均不低于630元、420元!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2月18日,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提高2022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财政补助水平及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再次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
根据《通知》,全省城乡低保标准由月人均不低于590元、377元提高到不低于630元、420元,分别增长6.8%、11.4%。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惠及374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
新的财政补助水平和供养标准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全部实行按月发放。
据了解,本次提标是在去年9月提标的基础上,再次对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进行提高。按照最新标准,2022年河南农村低保标准达到了每人每年5040元,增幅11.4%,有效缓解了灾情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巩固兜底脱贫成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4. 郑州规范停车秩序!2022年城市管理重点在这些方面发力
2022年城市管理将重点,在序化、洁化、城市防汛等方面发力,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停车管理示范街,新建公厕30座,推进道路积水点整治,建成运营16座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消除“空中蛛网”乱象。
5. 即日起,2022年度郑州市市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资金(文化产业类)开始申报
本年度专项资金主要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原创内容产业和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及“文化产业品牌和影响力建设”等四大项十四个小项,采用补助、奖励和贴息等支持方式,扶持标准及金额按照《郑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郑宣文〔2021〕5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执行。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本次专项资金扶持过程中将对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成效突出的文化企业予以适当倾斜。
2022年度专项资金面向在郑州市注册登记和纳税,纳入郑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且符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标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组织),其申报项目需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达到《实施细则》扶持条件的已完成项目(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除外)。
开发区业务主管部门、区县(市)党委宣传部,联系方式
全 国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行业标准《钢结构住宅评价标准》
为推动钢结构住宅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研发和使用适宜技术产品,提高建筑质量和品质,提升钢结构住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钢结构住宅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等单位起草了行业标准《钢结构住宅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8日。
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标准化水平评价、装配化水平评价、建造管理水平评价以及性能水平评价7项技术内容,总体适用于新建钢结构住宅工程项目的评价,主要针对钢结构住宅的标准化水平、装配化水平、建造管理水平、性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标准明确,钢结构住宅评价应以单体建筑的室外地坪以上部分作为评价单元,且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根据设计文件、竣工图纸、验收资料、现场检测资料等确定评价等级。在设计阶段可进行项目预评价。
钢结构住宅的评价项应包含标准化水平、装配化水平、建造管理水平、性能水平,等级评价应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针对标准化水平评价,标准提出,钢结构住宅应采用标准化设计,建筑各系统设计应进行模数和尺寸协调;应采用标准化部品部件,并通过标准化部品部件的组合,丰富钢结构的住宅立面造型。部品部件在生产、运输、存放与成品保护等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工具及措施。钢结构住宅的施工应采用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机具。标准化水平的最低得分不应低于60分。
在装配化水平评价方面,标准明确,钢结构住宅应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实现全装修交付。钢结构住宅中的结构系统、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室内装修系统应采用集成设计,并应实现施工现场的装配化安装。装配化水平最低得分不应少于50分。
在建造管理水平评价方面,标准提出,钢结构住宅应采用施工总承包或工程总承包建造方式,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展钢结构住宅评价的工程项目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同时,钢结构住宅应采用绿色建造技术,并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建造管理水平最低得分不应少于50分。
针对性能水平评价,标准强调,建筑钢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住宅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布置应与建筑套型、平面和立面设计相协调。建筑外墙应根据建筑所在地气候条件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措施,并应满足防水透气、防潮、隔汽、防开裂等构造要求。建筑外墙和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节能要求。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隔声要求。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性能水平最低得分不应少于50分。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根据《2020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修订了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8日。
据介绍,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重视每个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对每个子分部工程提出验收前需提供的文件及记录;提出找平层作为防水层基层时应进行二次验收的要求;补充了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复合后的粘结剥离强度验收规定;对防水卷材的铺贴方向及接缝宽度等按相应规范进行修订;补充了防水卷材粘结剥离强度和不透水性的验收;在观感质量检查中增加排水系统是否通畅的检查要求;细化了屋面防水功能检验的规定;补充屋面管理与维护方面的检查要求;按现行相关规范对附录进行修订。
比如,在“术语”中,将“复合防水层”的定义从“由彼此相容的卷材和涂料组合而成的防水层”修改成了“由彼此相容、优势互补的卷材和涂料组合在一起的防水做法”,并增加了“光伏屋面”的定义——“安装附设有光伏发电系统的屋面工程”。
在“基本规定”中,增加了“采用雨后观察时,降雨应达到中雨量级标准,连续降雨过程不应少于1小时;持续淋水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具备蓄水条件的檐沟、天沟、雨水口等应进行蓄水试验,其最小蓄水高度不应小于20毫米,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小时;光伏屋面,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屋面保温、防水工程的验收”等内容。
3. 城乡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典型案例开始征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挥典型引路、正面引导作用,指导各地做好城乡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工作,积极营造老年宜居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决定组织征集城乡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典型案例,择优推广。
通知明确征集对象为居住建筑、城市社区环境及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等方面的工程建设项目。
通知对案例要求作出了说明:要代表我国新时代工程建设先进水平,能够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为各地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竣工验收并已投入使用、运营效果良好,且相关技术无知识产权争议;充分体现精细化和人性化等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特点,具有较强创新性,实施效果和社会评价效果良好;推荐案例材料应包括项目背景、总体情况、解决的具体问题、技术路线和技术亮点、应用场景以及项目效果和效益分析等。同时,案例介绍要真实客观、完整准确、文字精炼,图示图片要清晰。
4.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要达100%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要达到100%。
《规划》指出,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建设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规划》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改革、综合施策,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并明确了养老服务床位总量、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等9个主要指标,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其中,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要达到100%。
5. 广州:六大银行昨日起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
央视记者昨天(2月21日)了解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家银行从昨天起,下调了广州地区房贷利率。其中,首套房优惠审批利率从此前的LPR+100BP(5.6%)下调至LPR+80BP(5.4%),二套房优惠审批利率从此前的LPR+120BP(5.8%)下调至LPR+100BP(5.6%)。记者初步测算了一下,贷款200万元、3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首套房贷购房者每个月可以少交月供约250.96元,二套房贷购房者每个月可以少交月供约253.48元。
6. 南宁住房公积金贷款新规: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为30%
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了《南宁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实施细则》,3月1日起执行。该新规多项政策落地惠民,其中包括,第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住房价值的30%,即可贷额度不高于住房价值的70%。
7. 湖州南浔人才购房奖励办法:购首套房至少给予7万元房票奖励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梦泊新江南 才聚新家园”南浔区人才购房房票奖励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对来南浔创业或就业的各类人才在南浔区范围内首次购买新建商品住宅的,对符合要求的各类人才给予7万元至315万元的房票奖励。《实施办法》自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
8. 杭州首套房贷利率降至5.6%左右,放款最快仅一周
有媒体记者了解到,春节假期过后,杭州首套、二套房按揭利率均迎来下调。目前,各大银行首套房利率基本稳定在5.6%~5.65%,个别银行最低可以做到5.5%,二套房利率则普遍在5.85%左右。同时,银行放款速度也明显加快,个别银行放款周期只需要5个工作日。
(以上消息均来源于媒体公开报道,仅供参考)
主办单位:河南省中原成品房研究中心运行单位:郑州嵩居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话:0371- 56791313 89957183 邮箱:chengpinfangdichan@163.com地址:郑州市郑开大道89号河南建设大厦东塔819